1、国内主要机场分布情况
2008年3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对我国机场的分类进行了调整。按照民用机场业务量,全国机场划分为三类,即:一类机场,是指单个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的4%及以上的机场。其中,国际及港澳航线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其机场全部换算旅客吞吐量的25%及以上的机场为一类1级机场,其他为一类2级机场;二类机场,是指单个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的1%至4%的机场;三类机场,是指单个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换算旅客吞吐量的1%以下的机场。
截至2011年末,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180个(不含台、港、澳地区),其中年内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78个(陕西省安康机场、甘肃省庆阳机场2011年全年停航),通航城市175个。
2、2011年航空运输业运营情况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2011年全国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11年我国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2,053.7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0.0%。其中,国内航线完成57,1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2,00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国际航线完成4,93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
2011年全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为21个,比上年增加5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5.1%;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有53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2%。
3、2012年一季度航空运输业运营情况
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受外部经济影响,全行业增速趋缓。2012年一季度,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140.5亿吨公里、7,422.1万人,120.0万吨,同比增长4.9%、10.2%、-7.4%。其中,客运市场需求旺盛,旅客运输量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旅客运输量为7422.1万人,同比增长10.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中,国内航线、港澳台航线、国际航线同比分别增长10.3%、11.2%、8.5%。2012年3月份,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8.3%,较上月减少了0.9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长10.3%,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12.8%,较上月增加了11.4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长8.5%,较去年同期减少3.8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受国内外经济影响,民航货运市场持续下滑。一季度货邮运输量为120万吨,同比下降7.4%;其中国内、港澳台、国际航线分别下降1.6%、13.9%、19.0%。2012年3月份,国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0.4%,一季度累计减少1.6%,港澳台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下降10.0%,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下降18.3%,仍处下行趋势。
(二)国家产业政策
1、实施民航体制和机场属地化改革
2002年3月3日,国家做出改革民航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确定了《民航体制改革方案》,这是继1980年民航改变原来隶属于军队的领导体制、走企业化道路,1988年民航实行航空公司与机场分立、组建国有骨干航空公司后,民航进行的又一次体制改革,是中国民航成立以来,最彻底、最深刻的一次改革。此次民航改革主要涉及航空公司重组、机场属地化、民航价格体制、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民航行政管理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等几大方面。标志着我国民航业长期的高度政府管制有所放松,行业改革步入深化实施阶段,符合民航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民航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2、机场行业发展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根据2010年4月7日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上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支线机场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被列入“十二五”民航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重点是缓解大型机场容量饱和问题和积极发展支线机场。《规划》提出,到2015年,运输机场数量在230个以上,至少增加55个机场,覆盖全国83%的人口;机队规模达到4,500架以上;年旅客运输量和年货邮运输量分别达到4.50亿人次(年均增长11%)和900万吨(年均增长10%),其中新修建机场56个,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91个,全行业基础建设投资将达到4,250亿元。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局)预计,未来5年民航业投资规模在1.50万亿元以上。以此估算,仅机场建设一项就占了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我国的机场行业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7年12月民航局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制定了《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年。根据规划,国家将重点培育国际枢纽、区域中心和门户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功能,适度增加支线机场布点,构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北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至2020年,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达244个,其中新增机场97个。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中国正处于民航需求快速增长期。
3、机场收费改革的变化
从2008年3月1日起,《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机场收费项目由过去的统一收费变成分类收费,机场收费项目统一为航空性业务收费、非航空性业务重要收费和非航空性业务其他收费;前两项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主,浮动管理;后一项以市场调节价为主。
总体来看,新机场收费改革方案调整了航空公司和机场及机场行业内部利益分配格局、缩小了内外航收费标准。在国际及港澳航线上,内地航空公司的航空性业务收费是外航的60%,并且将在五年内分两次实行内地航空公司的国际及港澳航班收费标准与外国及港澳航空公司航班收费标准并轨。
4、机场行业补贴政策的变化
2008年5月,《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办法》、《支线航空补贴管理办法》、《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行业补贴政策的出台,对中小机场具有明显的支持作用。《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办法》是过去机场亏损补贴政策的延续,但补贴方式与过去的直接对亏损机场亏损总额进行补贴不同,新办法将机场按所在地区和规模划分,分别确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和系数,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机场的补贴额度。《支线航空补贴管理办法》将客座率在80%以下的支线分为三个类别,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的补贴额度;《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贴息条件的从商业银行借入的贷款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从建设开始到资产投入使用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