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
第一,中国已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这一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列入“十五”规划,政府推动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条件。②各种物流要素,如交通运输、仓储、港口、民航、邮政、商贸、装卸、搬运、加工配送、包装、信息处理等等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初步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⑧由于经济全球化, 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加剧, 降低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的一种迫切要求,物流需求开始外放,正是这种需求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发展壮大。④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流业,不变也得变,这是一种趋势,是一种客观规律。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现代物流业再不快速起步,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所以中国政府决定在这方面快速突破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中国的物流业从总体讲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但已开始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这一转型何时完成,很难估计,可能要10年、20年或30年。中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还没有完成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国美智顾问管理公司的联合调查,2001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营业额大约为400亿元,占整个物流市场不到5%。
第三,中国物流业的起步由于碰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问题、行业规划问题,产业政策问题、物流标准化问题、物流人才问题、对物流业的不同认识问是物流业发展中有些乱是客观事实,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乱,到工商注册登记物流公司没有标准;二是对物流的认识乱,虽然已有了一个《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但由于理解不一,加上目前没有物流统计信息系统,在报刊上各种解释都有,有的数据矛盾百出;三是办班乱,各个单位都可以办物流培训班,内容千篇一律,在起步阶段搞些培训班是必要的,是一种启蒙教育,但目前过多过滥,缺少权威。
我不同意目前中国物流太热,我认为并不热,东部刚热了一点,中西部还没热起来。不少城市搞了物流规划,但还没有实施,没有投入,还不可能形成泡沫。目前要做的是对物流园区加强引导,国家要有总体规划。
第四,当前影响中国物流发展的因素很多,有体制性因素,有市场因素,有人才因素,有投资因素,但根本的是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活动没有形成社会化、专业化趋向。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多少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无济于事,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也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特别是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突破点是降低库存。这需要培育,需要提高认识,需要一种新的理念,需要一种新的模式。
二、十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一,物流是什么?《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有人认为,物流不必描述得这么复杂,实际是传统的运输与仓储加上信息技术。还有人认为,物流是满足客户要求的一种现代服务模式。
第二,什么是物流产业?一种意见认为不存在物流产业,保留原有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邮政业等就可以了。一种意见认为物流是一种产业,是一种复合型或叫聚合型产业,它是由与物流有关的产业组成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承认不承认它是一种产业意义不大,因为不可能从产业角度去加以运作。
第三,物流产业要不要有一个主管部门?一种意见认为要,如德国、日本、新加坡都有一个部门主管;一种认为不要,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就不明确有哪一个部门主管,只强调用行政与法律的办法加以切、调。如要有一个主管部门,应由哪个部门主管,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应是计划口,有的认为应是经贸口,有的认为应是交通口,有的认为应是商贸口。
第四,要不要区分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一种认为物流基地最大,物流园区次之,下来才是物流中心;一种认为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应视为一个东西,叫法不同而已;一种认为今后应统一叫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可以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大的物流企业的概念。
第五,物流业的对外开放。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加入WT0对物流业开放度已经很大,按承诺时间表执行就可以了。一种意见认为可以适度超前,开放快一点并没有对中国不利,主要看需要,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一种意见认为物流界对如何应对加入NT0对策研究不够,非常分散,认识不一致,意见不统一,形不成合力,这对我们非常不利。
第六,关于物流学科的分类问题,对物流人才的短缺,希望立即恢复物流专业认识一致,但对如何培养、培养目标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物流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存在,与工学、理学、管理学并列。一种意见认为物流包含在管理学之中,是二级学科,但需要坚实的工学、理学、信息学基础。有的认为物流应在管理学的营销学之中,是三级学科。
第七,关于“物流园区”的模式问题。一种认为“物流园区”主要强调地域概念,即物流企业的集中度。一种意见认为“物流园区”主要强调功能概念,是物流功能的结集点。一种意见认为不要过多强调建“物流园区”,而应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而设立,分散与集中只是相对的。
第八,关于“第三利润源泉”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第三利润源泉”主要从经济运行总体来讲,发展物流业对一个国家经济效益提高非常有利,不要过多地强调一个企业。一种意见认为“第三利润源泉”主要是强调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所以要从企业抓起,立足点在企业,没有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的实现就不可能有国家总的经济效益。第三种意见认为这是统一的,一个是从宏观侧面讲,一个是从微观侧面讲。
第九,关于生产与流通企业可以不可以自建物流公司。一种意见认为,物流活动从生产与流通企业分离是一种大趋势,所以不应提倡生产与流通企业自建物流公司。一种认为,在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发达、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大的生产与流通企业可以把改进其物流系统作为核心竞争力,组建物流公司,但必须向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面向全社会。一种认为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也不都是物流活动都由第三方来做,所以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并存的,是一种市场竞争关系,适者生存。
第十,关于物流产业政策。一种意见认为,为了推动中国物流发展,必须有一个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并逐步出台一些产业政策,如市场准入、土地使用、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等。一种意见认为,对一个国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政府主要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通过行政的办法加以推动与协调,物流业发展主要靠行业协会来做,企业来运作,政府不应过多的介入。一种意见认为,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必须由政府、企业、中介机构三股力量形成合力,政府的作用是创造物流发展的环境,包括规划、产业政策、教育科研、标准化等。企业是现代物流为运行主体。中介机构主要是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一个桥梁、纽带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有不同看法的问题还可以列出10个、20个。
对以上10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第一,物流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传统的运输、仓储加上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应该是对传统物流业的提升与革命,是一种运行与服务模式的改变。
第二,我同意物流产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
第三,我主张物流产业要有一个主管部门,因为我们刚起步,中国又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人又好刮风,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指导。这个主管部门应当是谁,从本届政府的设置来讲,我认为物流规划由计划口来抓,物流运行由经贸委来抓比较合适。
第四,《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没有“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只有“物流中心”。
我认为“物流中心”可以是一个地域结点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大的物流企业的概念。目前大家喜欢把地域结点叫“物流园区”,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但我反对按地域的大小来区分物流基地、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
第五,物流业的对外开放,我认为要执行我国政府加入WT0时的承诺。至于有哪些部分提前执行要看需要。
第六,关于物流学科分类,我认为物流应包含在管理学之中,因为物流业是一门新兴服务业,强调的是运行模式,是服务模式。但必须有坚实的工学、理学、信息学基础。
第七,关于“物流园区”,我反对所有城市都建设“物流园区”,都叫“物流园区”,要因地制宜,叫“物流中心”又何不可。对物流园区我认为要把地域概念与功能概念结合起来。我也同意这种观点,即集中与分散是相对的。
第八,对于“第三利润源泉”我同意要立足于企业,只有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才能有国家总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宏观与微观不可分,不要分得那么清楚。
第九,对于生产与流通企业自建物流公司,我认为是一种过渡。目前不要去反对,这要区分两类,一是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改进,这要大力提倡,二是自建物流公司,但当条件成熟时应发展成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十,对于物流产业政策,我主张政府、企业、中介机构要形成合力,各自发挥作用,着眼点是形成物流市场,物流市场的成熟度将影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