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
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
图片
图片
文章正文
广州生物科技创新大会昨日闭幕
   2019-03-25 17:16:15    文字:【】【】【

昨日,“2019年广州生物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闭幕。包括器官定向研究与治疗、器官基因编辑、抗癌药物研发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最新研究成果纷纷亮相。其中,由广州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实景腔镜、内镜手术训练仪,颠覆现有内镜、腔镜医生培养模式,从而加速医生成长,有助于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难题。

2006年

卫生部在广州召开全国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和管理峰会,随之诞生的《广州宣言》吹响了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的号角。

2007年5月

我国第一个《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截至2019年2月28日

我国内地居民器官自愿捐献达23219例,移植器官总数64087例。器官捐献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传统腔镜培训系统

采用动物活器官时,受制于器官保鲜可用时间短、消耗量大、动物伦理等因素。

多采用塑料模型进行培训,与医疗现实相差甚远。

虚拟教学设备价格高昂,且普遍存在触感不实、反馈延迟等硬伤。

“手术大师腔镜培训系统”

系统使用生产过剩的动物脏器,不触及动物伦理障碍,最长可将内脏“保鲜”十天。

采用该系统培训时,医生看到的血管破裂出血、胆汁分泌、肠道蠕动均呈现真实。

医生培训成本降低了83.2%。

本届生物科技创新大会以“构建器官研究新平台促进精准医疗大发展”为主题。器官移植被称为生物医学的“宝塔尖”。会议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茂名市人民医院四家医疗机构网站与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施予受”网站正式对接。今后,通过这四家医院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部战区总医院的入口,公民可以更便捷地在该网站上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13年前: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从广州出发

原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致辞中指出,13年前,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的起点正是广州。

黄洁夫表示,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面临着器官移植费用较高、器官尤其是肝肾的来源不足、移植服务能力有待改善、移植医生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器官捐献移植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问题,“就像一个小婴儿,要攀到峰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究竟该怎么发展?2006年在广州,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回忆,当年在卫生部全国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和管理峰会上,与会的800多名移植科医生深入探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不规范、水平不高、移植受体存活不长等存在的问题。随之诞生的《广州宣言》,吹响了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的号角。

2007年5月,由国务院颁布的我国第一个《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式实施,其中规定“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13年后:我国器官捐献23219例 总量居全球第二

13年来,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呈现飞跃式发展,建立起全国性公民自愿捐献体系,实现了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人体器官移植法治管理、器官获取和分配、器官移植临床服务和器官移植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RTS)主任王海波介绍,根据系统统计,截至2019年2月28日,我国内地居民器官自愿捐献已达23219例,移植器官总数64087例,器官捐献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广州医生:新成果颠覆腔镜医生培训模式

在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并没有停下创新突破的脚步。近年来,学界对器官的定向研究更为深入,并产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本次大会上首次亮相的“手术大师腔镜培训系统”就是其中的代表。据发明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何晓顺教授介绍,在当今医学教育体系下,年轻医生主刀机会极少,远难满足万小时培训定律要求;同时,手术质量评价体系缺乏,上级医生不敢放手。该现象在腔镜、内镜医生培训方面尤为突出。如何规范、高效地培养主刀医生,成为行业难题。

目前医师培养中主要使用的两种方式,都有无法克服的缺点:传统的腔镜多采用塑料模型进行培训,与医疗现实相差甚远,而价格高昂的虚拟教学设备普遍存在情景虚假、触感不实、反馈延迟等硬伤,导致培训体验不佳。如果采用动物活器官(猪内脏)进行腔镜培训,则受到器官保鲜可用的时间短、消耗量大、场地规划、实验安全、动物饲养成本、麻醉技术、动物伦理等因素困扰,国内外均难以推广。

2017年何晓顺教授团队研制出多器官修复系统,解决了离体器官长时间保持活力的难题,并基于该系统,创立了“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使得器官在捐献-移植的过程中,“血一直是温热的”。该项技术成果获评当年“中国十大科技创新”。2018年,何晓顺团队将这项核心技术引入教学领域,经多学科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手术大师腔镜培训系统”。

该培训系统使用生产过剩的动物脏器,最长可将内脏“保鲜”十天,用于腹腔、胃肠、肝、胆、胰、脾、肾等多种手术教学。采用这套系统培训时,医生看到的血管破裂出血、胆汁分泌、肠道蠕动均呈现真实。术后,智能评估系统还将生成一份详尽的手术并发症分析报告及手术视频回顾,相当于“给医生打分”,以便医生改进操作技术。

据研究团队介绍,该系统彻底改变了腔镜、内镜医生的培训方式,将医生培训成本降低了83.2%,且得益于“变废为宝”的工作原理,也不触及动物伦理障碍。目前该培训系统已实现量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浏览 (528)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carmen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访问统计